
千百年来,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条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在这条兼具商贸与文化交流双重意义的走廊上,有着“古丝绸之路”上“开南古驿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密祉镇文盛街(又名“马食铺”)。1947年,一位出生自密祉文盛街的年轻人尹宜公在云大求学时,将家乡广为流传的《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两首民歌整理,重新改编、填词而成为新的民歌——《小河淌水》。据介绍,1953年,云南省歌舞团的云南民歌歌唱家黄虹首次将《小河淌水》带到北京,参加中国首届民间歌舞会演;1954年,黄虹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了《小河淌水》,随后她带着云南民歌,随全国艺术代表团一起,在周恩来总理的带领下,出访印度、苏联、日本、罗马尼亚等国家,《小河淌水》传向了世界。从此《小河淌水》涓涓流淌于世界各地。70年来,《小河淌水》经过中外音乐工作者和艺术家们的传播、发扬,奔流不息,汇入人类的音乐长河,散发出勃勃生机。
自此,一个滇西深山里的秘境终于万众瞩目,受到四方来客的喜爱。
接下来的两天日子里,实践团将前往弥渡县密祉镇,去文盛街头寻觅茶马古道的足迹,在夏日小河边聆听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美妙旋律。
出发前夜听四曲,周老师歌声撼人心
在出发去密祉的前夕,实践团邀请弥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主任周美润老师来参加分享会。大家就《小河淌水》的历史渊源,弥渡民歌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外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享交流。
分享会伊始,周美润老师提到,茶马古道的发展和马帮的流动为弥渡民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与内容。弥渡民歌在展现多元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展示出了弥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随后,周美润老师亲自为大家演唱了《放羊调》《小河淌水》《绣荷包》《弥渡山歌》等经典曲目,他歌喉洪亮,声音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周老师对大家说,“文化只有交融才会更加繁荣,我们中外学生要积极交流,把我们弥渡的民歌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去,让世界人民更加团结紧密。”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对周美润老师表达了真挚谢意。大家对《小河淌水》的故乡密祉更加期待了。

石板古道寻蹄印,马店响起赶马声



7月5日上午十点半,实践团一行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密祉镇。为了便于大家寻踪茶马古道、溯源《小河淌水》,作为当地人的弥渡县文旅局副局长石志公老师和景区讲解员李美兰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开启了一天的“寻踪溯源”之旅。
实践团参观的第一站是密祉文化展示馆区。据李老师介绍,这座展示馆是由旧时密祉乡镇府官邸改建而成的。大家依次参观了乡长办公室、税收室和花灯文化馆等,感受到了自民国以来沉甸甸的密祉历史。



随后,大家步入了通往滇西南的要塞——文盛街。刚到文盛街街口,泥色土胚房和潮湿的石板路为这段古道奠定了马帮底色,聂家马店、杨家桂花店、赵家银匠铺等建筑更是为这条古驿道增色不少。走到半途,花灯挂在巷道半空,灯之下便是“密祉茶马古道陈设馆”,大家在馆内看到了许多马帮使用的具物,如马鞍马褂、赶马鞭、水壶、火药袋等,还一同观看了“密祉茶马古道”的纪录片。
来自缅甸的留学生陈雅婷同学对弥渡“茶马古道”文化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一通往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商贸文化走廊曾经也深刻影响了她的故乡,她决定回家后与亲人朋友分享此次游览茶马古道密祉段的奇妙经历。
此外,实践团一行还走访了杨家马店。据悉,这个马店是由屋内主人杨老的爷爷辈开的,杨老与大家亲切交谈,分享了马店构造以及同马帮有关的童年往事。恍惚间,同学们似乎听到了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铃声声,这是历史的回音。
凤凰桥外珍珠泉,小河淌水是乡愁
在石老师和李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小河淌水》词曲整理者尹宜公老先生的故居。刚入大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版本的《小河淌水》就开始循环播放。伴随着曼妙歌声,大家依次观览了《小河淌水》的重要纪事和国内外荣誉,并深刻体会到了尹宜公老先生与《小河淌水》穷尽一生的不解之缘。


走出尹老先生的故居,实践团穿越文盛街,来到了凤凰桥头。在凤凰桥头,大家看到了一条花草葱茏、浅水静淌的小溪,这无疑就是《小河淌水》中的“小河”了。在凤凰桥尾,终于来到了当地十分有名的“珍珠泉”。据李老师介绍,珍珠泉是密祉人非常敬畏的一汪泉眼,它充满了灵性。每当有人至此跺脚,如若泉里冒出似珍珠一般的水泡,即寓意为有福气。大家听闻后纷纷尝试,并在凤凰桥周边拍照留念。
今日心得
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班缅甸留学生 陈雅婷
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条“茶马古道”,听了那么多关于它的故事以后,我仿佛也感受到当时马帮的热闹情景。我还参观了珍珠泉,在听了“三公主”的传说后,我觉得它很有灵性,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真的很美。此外,我听说文盛街的豆腐很有名,很幸运今天吃到了各种各样的豆腐美食。我们还在《小河淌水》词曲整理者尹宜公老先生的故居里了解到了这首世界名曲的由来,歌曲动听,它是弥渡人民的骄傲。我很想把今天的经历分享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班泰国留学生 杨雅东
今天我们来到了密祉,文盛街的古建筑和石板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茶马古道从过去开始,就对我的国家和中国的交流来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路上,我听了许多关于《小河淌水》的故事,感受到它对于密祉的重要性,我很喜欢这首民歌,希望可以在实践活动结束前学会。
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班中国学生 张家雷
茶马古道上的“马食铺”、《小河淌水》发源地以及“花灯之乡”,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热爱者,单凭这几个称号就足以激起我对密祉的向往。万分有幸,今天能够以实践团新闻采编的身份来到密祉,在古朴的文盛街头用镜头捕捉到了从前的马店驿站、戏台、魁星阁,以及早有耳闻的凤凰桥和珍珠泉,可谓酣畅。其中让我感触更深的是,可以在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寻根溯源,参观尹宜公老先生的故居,倾听那些《小河淌水》背后的故事。
我认为,这是一趟非常有意义的旅途。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重游此地。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小河淌水,天籁之音。
它是密祉人民乃至弥渡人民的骄傲,更是弥渡儿女永远刻在心中、流在血液里的精神象征;它展示了弥渡人民细腻深情、含蓄内敛的心灵世界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崇高品质,是弥渡儿女心中永远都挥之不去的乡愁!
我们坚信《小河淌水》必定会在更加遥远的未来和地方久经传唱,声声不息。
责编:杨 莉
签发:范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