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历史文化悠久,史称“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素以“花灯之乡”“文献名邦”“民歌之乡”“滇西粮仓”“鱼米之乡”著称,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开发优势。
近年来,弥渡县围绕“如何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问准文旅产业发展优势,问通文旅产业发展之痛,问实文旅产业发展之策。今天,实践团成员将前往弥渡县寅街镇,深度探索弥渡“农文旅”结合发展的多元模式和范式样板。
墨红开启致富路 摘花品茗乐悠然
7月7日上午十点,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弥渡马帮寅街玫瑰园。还未进入玫瑰园内,一阵阵玫瑰花香便伴随着夏日清风扑面而来。
玫瑰园负责人赵祥武老师前来迎接并做了详细讲解。据赵老师介绍,弥渡马帮寅街玫瑰园建于2015年,是集观光旅游、鲜花采摘、帐篷露营、户外烧烤等活动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其中,一百余亩花田里所种植的是一种名为“墨红”的可食用玫瑰品种。
随后,为了让大家近距离体验采摘玫瑰,工作人员准备了竹筐,实践团成员纷纷下田,开启了充满趣味的“采花模式”。花田里,连片的玫瑰次第盛开,阳光下更显得娇艳欲滴。那一抹红,灼了人眼;阵阵花香,扑面而来。大家体验了玫瑰采摘后,还有幸到庄园里品尝了由“墨红”制成的玫瑰花茶、玫瑰花醋、玫瑰雪糕和玫瑰糕点。
夏风把花香酿成美酒,醉了心扉。此时此地,实践团成员徜徉在玫瑰庄园里,品品美食、聊聊心事,颇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和欢畅,深刻感受到了如今弥渡“农文旅”深度融合给当地人民开拓的“致富之路”以及为四方来客们带来的惊喜体验。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艾提娜说:“我非常喜欢各式各样的花,今天我们在花田中采花拍照,在庄园里品尝玫瑰美食,我感到特别开心。我也了解到了弥渡的农业和旅游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见这种模式。”

书香盈馆筑童梦 北大弥渡启未来
离开弥渡马帮寅街玫瑰园后,实践团走进了一座依山傍水、古朴清幽的小乡村——三合村。该村文旅开发项目“天目山水,勤劳人家”的总经理陈泽老师就目前三合村的文旅开发和北大帮扶事迹为实践团成员做了详细介绍。

对大家而言,今天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接下来所要讲述的关于北京大学马岳老师一家人同一座树荫里的童书馆的故事。北京大学自2013年承担定点帮扶弥渡县工作以来,帮扶三合村走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构想逐步成型。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魏培徵多次回北大汇报工作,多方寻求北大校友支持,并促成了北大校友马岳、邱璐夫妇的三合之行。实地走访过后,2020年底,马岳、邱璐夫妇租下三合村里一户闲置老宅,修葺一番后便安顿下来,正式成为在弥渡定居的第一个北大家庭和三合村“新村民”。
后来,马岳夫妇以及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女儿“松鼠老师”一起在三合村创办了一家名为“快乐小陶子”的童书馆。邱老师介绍:“定居三合村主要是因为北京大学对口帮扶弥渡县,我和丈夫马岳都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都想尝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美国留学归国后的女儿现在也过来帮忙,管理三合村‘快乐小陶子童书馆’项目就是她的主要工作。”
实践团成员在松果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童书馆”,与村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里玩游戏,小朋友们对来自大理大学的哥哥姐姐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大家一起观看了童书馆的记录集锦,一起体验了传统文化中的“漆扇”。一时间,院子里欢声笑语,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玩成一片,其乐融融,中外交流的美好华章再次开启。
来自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班的中国学生张家雷与马岳老师亲切交谈后发出了深深的感叹,他说:“马岳老师一家人自2020年来到三合村后,距今马上就五年了。这五年里,他们不仅只是为了完成北京大学定点帮扶弥渡的任务,更多的其实是他们一家人所共同彰显的一颗‘大爱之心’。我们今天和小朋友们聊天、玩游戏,他们性格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朗健康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想,这就是马岳老师一家人在三合村建立童书馆最大的初衷了。十分感动,为他们点赞!”
水库精神代代传 天目山水展新颜
六年前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三合村还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而今,三合村实现美丽蝶变,一幅以苍翠山峦、碧绿梯田、千亩水域为底色,以休闲露营地、玲珑小土屋、特色农家乐为点缀的山水林田湖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首先,景区讲解员李艳萍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栗树营水库红色纪念馆。据李老师介绍,“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勤劳村的栗树营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水库始建于1958年,因当时条件有限,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共有147人为水库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最小年龄的只有15岁。”了解到这段艰辛的历史,实践团纷纷为之动容。几十年来,水库滋润着弥城、寅街、新街等乡镇的万亩良田,数十万人受益于此,它的功绩不应该被遗忘。饮水思源,栗树营水库所蕴含和继承的红色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奉献进取”。实践团的每一位青年学子都应该树立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珍惜前人所做出的劳动成果,努力进取,踏实肯干。

据悉,库区的三合村借助扶持政策资金,依托栗树营水库秀丽风光,建立了弥渡三合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天目山水,勤劳人家”。此举让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今日的生态宜居旅游村。随着游客逐年增加,村民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了收益,走上了致富道路。
随后,李老师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六间房”特色民宿和“湖畔星空露营地”。大家在水库边的露营地里短暂休憩,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今日心得
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班中国学生 招妤婕
在弥渡寅街镇,我深感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紧密交织。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农家乐餐馆和民宿的兴起,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纯朴,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更为难得的是,寅街镇三合村还承载着红色精神,让人们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也能缅怀先烈,接受精神的洗礼。这种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仅丰富了文旅的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寅街镇定能将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班缅甸留学生 张小伟
对于留学生而言,弥渡的玫瑰花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承载着一份远离家乡时的情感寄托。每当春季来临,那些娇艳的花朵仿佛在诉说着家乡的温馨与美好。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与包容,而弥渡的玫瑰花则是这段旅程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班泰国留学生 杨雅东
今天为了探索弥渡的文旅发展,我们来到寅街镇。早上的玫瑰花田里,我体验到了采摘玫瑰的乐趣,我也很喜欢用玫瑰做成的糕点,还买了一些带回来。后来,我们去到了三合村,那是一个坐落在水库边的村子。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创办童书馆的马岳老师一家人以及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我们一起玩游戏、制作漆扇,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马老师一家人所坚持的事业是充满爱的。
“诗意弥渡乡间走,一程山水漫芬芳”,无论是马帮寅街玫瑰园里所弥漫的花田芬芳,是马岳老师一家人为三合村小朋友们搭建童书馆所散发出来的“大爱”芬芳,还是“继承红色精神,让天目山水换新颜”的致富芬芳,我们都坚信,弥渡所打造的“农文旅”这篇大文章必定会“花开满路,处处芬芳”!
责编:杨 莉
签发:范晓梅